您好,欢迎进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园概况 > 公园瑰丽 > 人杰地灵

武夷山——朱子理学的摇篮

时间:2017-11-14 09:02 阅读:0 A- A+

 

武夷山——朱子理学的摇篮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是继也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学思想的后期代表人物。

朱熹在十三岁的时候,其父朱松病逝。朱熹遵父遗命,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建“紫阳楼“,以供朱熹母子居住,朱熹遂定居武夷。

淳熙十年(1183年),他在武夷九曲溪的五曲隐屏峰下,亲自营建“武夷精舍“,聚集四方士子、讲学授徒。四方前来就学的学子多达数百人,同时引来许多知名学者,纷纷聚集武夷山创办书院、学堂,使武夷山成为南宋时期的一座文化名山“道南理窟“。

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仕宦虽短,政绩却十分斐然。他在一生中与武夷山结下不解之缘。自14岁定居武夷山市,至64岁迁居建阳考亭的五十年里,武夷山几为他的“后花园“。他不但童年、少年时期常随其师刘子翬来武夷山讲读,入仕后的四十余年中,除去外地为官七载和各地论道外,其余时间多在武夷山。

朱熹与武夷山

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与武夷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他的71年生涯中,有40余年时光是在闽北和武夷山渡过的。朱熹长期在武夷山,论咏武夷山的诗文甚多。其中尤淳熙十一年(1184年)所作的《九曲棹歌》最为精彩。这首棹歌不但对九曲溪各曲最特色的风景作出描绘,而且还揭示出山林之奥秘。之后和朱熹九曲棹歌者不可胜数,故有“棹歌首唱自朱熹”之说。朱熹在武夷山的遗迹很多,据献记载讲学处有武夷精舍、冲佑观、水帘洞、金谷洞等四处。手书的石刻有10余处。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别号较多:晦庵、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遁翁等,祖籍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生于福建龙溪,十四岁丧父后,随母定居于福建崇安五里夫,卒于宁宗庆元六年,终年71岁。死后,宁宗谥曰“文”,世称朱文公,理宗时追封为信国公,从祀孔庙,后世一般称朱熹为朱子。

朱熹在武夷山蛰居40多年,嗜茶而戒酒。淳熙十年(1183)建精舍,环居檀茶,歌咏丛中。又在五曲溪中立茶灶,品茗论道。其在武夷山隐居办学期间,曾作《武夷精舍杂咏》、《武夷棹歌》,其中杂咏之《茶灶》是专门的咏茶诗:“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看。”“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林为邻。”是他与茶与山结缘、清贫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