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理想是文明教化,祠堂是儒教实践“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理念的重要场所。家祠宗庙作为儒家道德伦理教化的有形载体或实体象征,如同文庙与书院,曾遍布全国城乡。而作为“朱子故里”“闽邦邹鲁”的武夷山,历史上也同样曾祠堂林立,但近百年来特别是文革后急剧湮灭,如今更凤毛麟角。
有幸的是,武夷山市农村还孑遗着少量的族姓祠堂。其中星村镇黎源行政村大源自然村的朱氏家祠尤其珍贵,文物价值极高。它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后裔为祀朱熹等先祖而建,古朴庄重,雕饰精美。大源村为宋明崇安邑与邵武军往来的要道,清初一度称乡,并聚居着朱子后裔300余户。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的变化及其它的沧桑变故,该村朱氏后裔们相继信马登程,星散四海,村庄日渐清寂,目前只有村民31户,其中朱氏后裔28户。即使如此,大源村仍属武夷山市现存朱氏聚族而居最集中的自然村,部分村民还珍藏有朱熹派系宗谱。该村的朱氏家祠也是目前武夷山唯一保存下来的朱子后裔祠堂建筑。武夷山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朱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光大。由于该祠堂不仅历史悠久,又为朱子后裔聚居地,并且珍存的禁绝赌博顽疾的“合乡禁碑”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多得的古迹教材。因此,市政府于1992年将它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1年拨款2万元再度维护。
该家祠为明清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虽历尽风雨,残缺斑驳,但仍难掩当年的庄严显贵。该祠宇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坐西向东,依次为门楼、天井、主厅。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四周封火墙。家祠门阔三间15米,进深两进24米。前进有戏台,后进为大殿,大殿上房为牌位神龛。戏台已损坏严重,仅存木架及屋顶;大殿尚好,部分木柱有一定程度朽坏。戏台与大殿之间有两厢,均已无存。大门为砖砌门面,呈“八”字形三门,中间大门额嵌“朱氏家祠”砖雕,两侧饰以花鸟人物砖雕,纹饰精繁华美,有石抱鼓一对。两侧小门为砖拱圆形门额,嵌砖雕左“礼门”、右“义路”,“文化大革命”时被铲平,但字迹仍清晰可辨,为朱熹行书字体。祠堂殿屋解放后征为集体使用,生产队解散后无具体人管理,成为存放木柴等杂物的公共场所。随着包括朱氏后人在内的村民基本搬迁到黎星公路边居住,祠堂失于看护,如今又严重破损,内外杂草丛生,一派萧条。
该家祠中保存着一方珍贵的碑铭,长102厘米,宽46.5厘米。它镶嵌在大门右侧墙壁中,名《永禁千秋》,落款乾隆三十三年(1768)。估计它初为立于祠堂大门前基座上,后期才改嵌入墙体之中。它的文字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该村在乾隆年间朱子后裔规模之巨与朱氏家法之严。它虽为“家教”“家规”,但却立于村里要冲、祠堂之外,因此便有如《朱子家训》,客观为对社会的示范,对诸姓的劝善。今天,如果能对此碑加以保护和宣传,对如今乡村的精神教化,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模范城市”等,仍具有现实意义。
该碑的题额为《永禁千秋》,全文如下:
乾隆三十三年岁在戊子,大吕之中,合族立禁赌碑,以维地方事。切思赌赙一途,原系恶习,失时荒业,贻害不小,矧大源一姓之乡三百余家,非若杂姓错处,岂可任伯叔弟侄人等群聚而赌,以致殴打灭伦,流离,莫顾外人之耻笑,背祖训之格言。兹与合乡公议,共立禁碑,上至坳上碓下,下至水口村庵,俱不许私自偷赌。至于不肖子弟背地私开窝赌者,一经拿住,罚出练银贰十四两存众公用外,又罚戏三台,倘或恃强连禁不遵公议者,即鸣官究治,决不轻恕。此系合乡公禁,非为一人之事,各宜禀慎,毋忽。
禁首朱杬昆、伯、和、珍、彪,光饶、誉、宪、佐,艾瑛茂、祖文润 垂维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