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科普专栏

苦槠

时间:2023-05-12 11:32 信息来源: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阅读:0 A- A+

秋天的森林仿佛是一座小小粮仓,松鼠等啮齿类动物搜寻着过冬的粮食,人们也开始上山寻找着小时候的野味。在南方的山林中,壳斗科Fagaceae)植物是绝对的主力军,它们数量众多,树体高大,是重要的木本淀粉粮食。俗话说,靠山吃山,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常常采集壳斗科植物果实来食用,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便是其中之一。

 

1 苦槠的叶

苦槠,是壳斗科锥属植物,果实外部包裹着一层壳斗。所谓壳斗,是由雌花阶段的总苞发育而来的,如我们熟知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其外层包裹的壳斗完全将其果实包裹其中,像个刺猬一般。而苦槠外层的壳斗也几乎全部包被种子,仅露出底部一点。随着果实的逐渐成熟,苦槠外层的壳斗逐渐裂开,深褐色的种子从中掉出来。因此,在人们拾取果实的时候会发现它们的壳斗和种子是分开的。

 

2 苦槠的叶背

苦槠,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由于其种仁内含有苦涩味的单宁,因此是不能像板栗一样直接用来食用的。不过,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可以制作成苦槠豆腐。要想做成苦槠豆腐,首先要把它们放在太阳提下暴晒,等到苦槠的种皮逐渐失水而“叭”的一下裂开,这样就可以很完整的剥出苦槠白嫩的种仁了。接着,再将剥好的种仁放在清水中静置数日,期间需要频繁换水,从而去除种仁中的单宁,减少苦涩味。之后在处理好的种仁通过研磨、过滤、晒干等步骤得到苦槠淀粉。最后再将苦槠淀粉熬制成糊状,自然冷却后,苦槠豆腐就制成啦。

 

3 苦槠的果实

从以上可以看出,要想制作出苦槠豆腐,着实需要一番心力。曾经,由于物资匮乏,人们常常制作苦槠豆腐用来缓解粮食不足的问题。如今,在生活富裕的今天,苦槠也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倒是成为了地方特产和追寻的山野味道。

 

4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苦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