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科普专栏

米槠

时间:2023-05-12 14:46 信息来源: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阅读:0 A- A+

在秋冬交替的时节里,骤降的温度仿佛没有给南方山林中的常绿树种带来什么变化,殊不知在绿叶下藏着秋天的宝藏”——野果。搜寻这些野果也成为吸引人们在秋天踏山的趣味之一。在南方的森林中,壳斗科(Fagaceae)锥属(Castanopsis)植物是主要树种,其中常见的有米槠(C. carlesii)、钩锥(C. tibetana)、栲树(C. taiwaniana)等。它们绝大多数类型在9-11月份果实发育成熟,果实中富含淀粉,成为秋季野果中的佳品。其中米槠的果实在一些地区称为“米槠子”,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秋季难得的季风美食。

 

1 米槠的叶背

米槠树体高大,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上层树种。叶片披针形,全缘或少数顶端具浅裂齿,叶片最显著的特征便在于叶背的金黄色鳞秕。米槠的萌芽能力较强,新萌发的叶片具红色的蜡鳞层,看上去红艳美丽,颇具景观效果。不过在春天,更美的还是米槠花开时的景观。米槠为雌雄同株植物,单性的雄花序黄白色,为穗状花序,花序较长,稍稍有些下弯,生在在新梢的下部,顶端为1-2支的雌花序。米槠花开时,花量巨大,如黄白色的棉絮一般覆盖在高大的树体上,仿佛将整片山林都染白了。花开过后,雄花枯萎凋零,雌花序继续发育,不过米槠的雌花存在花粉管休眠的情况,要到次年的9-11月份果实才会发育成熟。

 

2 米槠的花

锥属植物都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亲缘关系上,锥属植物和栗属(Castanea)植物相近,因此有着和板栗(C. mollissima)相似的全包的壳斗,通常具刺。不过也有例外,如这里介绍的米槠,壳斗几乎全包,但壳斗外壁上是疣状体。锥属物种中壳斗上具刺类型的果实子叶中仅含微量的水解性鞣质,一般没有涩味,可以直接生吃。类似米槠这样的壳斗外壁上具鳞片状体的种类,含较高的水解性鞣质,需要经过加工后才能食用。因此,在一些地区的人们会拾取米槠的果实,经过加工制成“米槠豆腐”后进行食用。对于山林的动物们来说,它们就没有人类这么讲究了。漫山遍野的米槠果实成熟,直接受益的便是松鼠等啮齿类动物。大量的米槠果实可以帮助它们安全的度过冬天,不过松鼠的记性较差,有的时候忘记了储存的米槠。到了第二年春天,被遗忘的的种子变开始发芽,因此松鼠也算帮助了米槠种子的传播。

 

3 米槠的果实

相较于壳斗科的其他类群,米槠的果实个头小,淀粉含量也不算高,约含15-20%。在食用方面倒是不算出彩,更为重要的在于其生态和经济价值。米槠分布广,适应性强,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同时也是培育食用菌的优良原料,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因此,米槠也是珍贵树种之一。

 

4 米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