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
时间:2023-05-12 16:10
信息来源: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阅读:
0 次
A-
A+
图1 武夷山科技园及其周边种植的雪松
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G. Don是一种大众皆知而熟悉的植物,在我国各地多有栽培。有人认为雪松是西伯利亚的北温带至寒带物种,实际上它来自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至3300米之间的高山地带,即喜马拉雅山区西部。因此,毫无疑问武夷山科技园区及管理局周边所能见到的雪松无不例外最初来源于这些地方。
它高大的身躯在原产地达50米,胸径3米,形如巨形圆锥,一些国家与地区栽培雪松幼树充当圣诞树。它的叶针状,往往一簇簇生于短枝上,不像其它松属植物那样同种松针几针一束基本是固定的,雪松这种短枝的针叶每年生长15-20枚不等。

图2 短枝生长有一簇簇针叶
作为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仅在繁育枝上形成“球花”。雌雄同株,这意味理论上雪松不用愁授粉问题,但实际上雄花通常较雌球花约早一周开发,若想提高授粉率,需人工授粉。雄球花圆柱形,先端急尖。

图3 雄球花
雌球花授粉前很小,不到1厘米,但授粉发育成的果实却大如拳头,浑圆,种鳞层层叠叠。

图4 球果枝. 墨迹图引自《中国植物志》第7卷 (1978) 图版47-1, 示球果枝
林业上,松材线虫病被称作松科植物的“癌症”,一旦染病,目前尚未能救治。雪松也是松科,国内却几乎不见园林种植的因这个原因而死亡。日本的学者对雪松人工接种松材线虫结合野外调查发现,雪松也会感染,并有概率致死。那么,中国的雪松为什么都活的好好的呢?是中国雪松有什么特殊抗病基因,还是松材线虫传播到国内发生了变异?以上两个均为该现象可能的原因。为了解释这一国内外不一致的现象,沈培垠等用来自日本和中国南京的松材线虫人工接种雪松等松类,结果显示日本松材线虫虫株能使中国雪松致病,而中国的松材线虫虫株却不能使雪松致病,这暗示松材线虫传入我国后可能产生了致病性分化。为了理解这种分化深层次的原因,郑敬荣重复了沈培垠的实验,并进一步对日本和中国浙江虫株进行细菌分离。从前者分离到出现频率较高的两株菌株G和H,从后者中则获得菌株K。对菌株做产毒培养、毒素粗提,然后用其作用于雪松针叶进行毒性测试。结果显示菌株G毒性强,K基本没毒性。这一结果显示出中国雪松之所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更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松材线虫传播进中国之后,与其共生的细菌发生了变异,进而促使松材线虫发生协同进化。这提示我们微生物或许能为未来松材线虫病的救治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