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麸木
时间:2024-05-13 10:04
信息来源: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阅读:
0 次
A-
A+
有那么一种植物,浑身上下都是宝。它既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中药“五倍子”的来源,又是动物们补充盐分最好的选择。便是漆树科盐麸木属“盐麸木”(Rhus chinensis)。《本草纲目》中记载前人对此树的描述,有这样一段话“七月子成穗,粒如小豆。上有盐似雪,可为羹用。岭南人取子为末食之,酸咸止渴,将以防瘴。”

图一 盐麸木的果
盐麸木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在南方很多的山上都有分布,生命力顽强。盐麸之名也正是来自它的果实,在秋季结果的时候,果实的外皮上会析出一层白霜,好似盐霜,味道也是酸咸可口,人们会用来给饭菜调味,或者用来入药,可止渴生津、止吐等,作用跟现在的话梅差不多。它还有许多跟咸酸味有关的别名,如酸桶、天盐、盐梅等。

图二 盐麸木的叶
巧合的是,盐麸木的叶形与臭椿比较相似,都是羽状复叶,许多人也会把盐麸木与更常见的香椿和栾树混淆,不过盐麸木的复叶有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叶轴上有叶状宽翅,好似箭羽,这个特征很明显,在花椒等芸香科植物的叶子上常有相似结构。

图三 盐麸木的花
在中国,盐麸木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其所产生的“五倍子”,这是由于角倍蚜寄生在其复叶叶轴翅上形成的虫瘿结构。蚜虫取食导致局部组织肿胀生成密封虫瘿,内含大量蚜虫,对植物而言通常是无害甚至有益的共生现象。虫瘿不仅能增强盐麸木的光合作用,显著增加植株枝叶生长量,有虫瘿的植株在侧枝、复叶数量和小叶总面积上均大于未寄生植株,且虫瘿体积越大,对应的小叶面积也越大,形成了盐麸木与角倍蚜互利共生的独特生态关系。

图四 盐麸木的全株